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每日一课 |《基础日语1b》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作者:教学发展中心时间:2022-10-22点击数:

每日一课 |《基础日语1b》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IMG_256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努力打造“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良性共生、同频共振的育人新格局。

近期,本中心将通过“每日一课”公众号专栏,陆续推送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的榜样示范与辐射作用,交流经验做法,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塑造课堂自信品格,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基础日语1b

授课对象:日语专业一年级

授课教师:陈宇星

教学章节:第一课

使用教材:《综合日语第一册》

教学课时:2



二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挖掘《基础日语》中所蕴的思政元素

授课教师对《基础日语1b》系列课程的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充分挖掘蕴含在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其中,《基础日语1b》这门课所使用教材为《综合日语第一册》,是面向零基础的日语专业一年学生的课程。教材中所选日语对话和文章内容涵盖面极为广泛,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趣味性的同时兼具一定的深度,发人深思。其中不乏爱国、励志、勤劳、勤学、求真、力行等思政元素。梳理提炼各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是实施《基础日语1b》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梳理提炼各课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爱国、励志、勤劳、勤学、求真、力行等思政元素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具体来说,可以将其贯穿到词汇、句型及文章内容的讲解中。在讲解词汇、句型时可以谈及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及语言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在讲解文章时,对文章内容本身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涵外,可以扩充文章的时代背景、中日文化交流背景及相关社会知识。整体来讲,针对如何做到将《基础日语1b》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

微信图片_20221022212849

为使上述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更自然地相结合,本课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思政课程的建设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度。本人将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及素材选取技巧归纳为以下三点。

1.思政元素可视化

本课程为了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思政要素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采用了可视化策略。利用网络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平台,使用图片、音视频等资源展开教学,将思政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情景紧密结合,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

2.思政元素选择贴近学生特点

提到思政,"枯燥、乏味、说教"的标签让学生们退避三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不仅要紧扣时代发展,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以此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不强加观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让思政自然地融入课堂。

IMG_256

3.思政教育以鲜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抓住问题才能抓住人心。只要结合专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问题,就能做到“思政”与专业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IMG_257

()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通过案例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及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方面,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与内容。在以往词汇听写、背诵句型段落、翻译及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课内容的特点,增加文章中心思想概括、人物评价、中日文化相关发表、读书报告、讲述中国故事等评价内容,打破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体现高校外语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挖掘学生思想深度,突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自我观点的勇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凸显课程的“挑战度”,并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日语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具有大纲规定的词汇量,能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能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际和思维,并具有一定翻译和写作能力,为高年级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师生互动的语言教学活动和语言知识的总结、归纳,使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日语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本课程的整体教学中,在讲授日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拥护党的领导,贯彻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师生共同学习习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使学⽣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立志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成为担当⺠族复兴⼤任的日语人才。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日语五十音图

教学难点:五十音图的书写与发音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结合视频、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点。加强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入测试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日语五十音图的掌握,同时辅助教师事实把握学情。

 

五、教学过程

授课教师以《基础日语1b》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思政元素为例,展开教学过程的说明。

IMG_256

问题导入

借由电影《妖猫传》剧照和李白的诗歌引入对著名地遣唐使晁衡的介绍。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19岁入唐留学,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他精通汉学、擅长诗文,与李白、王维等诗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传他在归国途中遇难,李白万分悲痛,作诗哭悼,就是上述著名的《哭晁卿衡》。这首诗诗来自日本地遣唐使与李白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也是当时中日人民、中日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证明。

在此,让学生分别思考对日本遣唐使制度有多少了解?日本原本使没有文字的,那么日本人最早接触的文字是什么?这两个问题。

IMG_258微信图片_20221022213456

教师融入思政素材

微信图片_20221022213447

遣隋使、遣唐使制度的决策者——圣德太子的画像


 
隋朝时期,日本当时的执政者圣德太子于公元600年至6144次派遣隋使来中国,一方面巩固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学习和吸收中国的文化和佛教。唐朝时期,日本朝廷从630年起先后13次派遣唐使来到唐都长安,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社会制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
IMG_256
中日文化交流史


播放上述中日汉字文化交流的视频。看完视频,引导学生总结阐述中日文字交流的渊源。日本最初没有自己的文字,在中国汉字传到日本后才产生。汉字在何时传入日本,现已无从考证。日本人最早接触的文字是通过东汉光武帝时期,光武帝赠给日本“漢委奴国王”金印。到了奈良时期,日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是由汉字草体演变而成,弯曲潦草。用于日语固有词汇。片假名是由汉字楷书偏旁演变而成,字迹工整。用来标记外来语。汉字传入日本,经过长期演变,已蜕变为标记日语的成熟文字,性质和功能发生很大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日源新词。如:达人、空巢、御宅族、~控、忘年会、居酒屋等。

学生讨论

让学生讨论:除了上述所举例的词语,汉语中还有哪些日源新词?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使用日源新词吗?你对待日源新词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炼思政点

将上述对日源新词的探讨作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本国文化我们应“传承精粹,弘扬世界”。由此升华师生对“文化自信”的思考。IMG_259

文化自信,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 第三卷的关键词之一。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总书记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达10次以上。2021322日,习总书记在福建省武夷山考察时谈到:“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要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命脉里来,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新鲜的血液,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理性对待。面对日源新词,简洁达意有利于保存汉语多样性的我们应接受、采纳,但对于粗俗低劣不利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新词,我们应拒绝、摒弃。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两国人民互相借鉴,推动国家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教学效果

本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问答,复述,听写,讨论,表演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日语并能引发学生对日语学习兴趣的多种课堂活动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本课程以精读训练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到基本功扎实,在听说读写译等方法全面得到训练和发展,并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方法就是语言的应用能力。本课程力求将课本内容转化成现实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敢用、会用、正确表达语言。为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进行了多样、有趣的课堂实践,积极使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辅助教学,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发布问卷、测试、讨论等互动,提升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实时快捷。

此外,基础日语课程除了过程性考核、常规的日语基础知识闭卷考试之外,《基础日语1b》课程还融入了以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口语类测评。

 

IMG_256

 


七、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反思

本课程注重结合学⽣的专业特点进进行学设计。《基础日语1b》的教学设计中结合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和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渗透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如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文化自信等关键词,在教学中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

()课程思政教学模块反思

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块按照三⼤模块设计。

1.日语基础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安排讲授词汇、语法等日语专业知识。

2.以德树人,提升政治觉悟。结合《治国理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

3.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提升素质。利⽤学习通平台开展讨论,了解国际动态,激发学⽣批判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开放的视野看待问题。

()课程思政知识要点反思

要明确此次“三进”工作与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德育、伦理教育等。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纯地知识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我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育⼈要素反思

首先,要明确此次“三进”工作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德育、伦理教育等。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党的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我们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注重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日语学科的优势、合理使用社会网络资源,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反思

首先,避免将思政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两者不应该是机械组合而应该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应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纳入其中,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应强化对学生参与讨论和陈述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利用学习通平台开展讨论,激发学⽣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开放的思维和⽐较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课程思政教材运用反思

该课程选用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编著的《综合日语第一册》(修订版) 作为教材,将皮细庚的《新编日语语法教程》(第二版)中的内容作为补充,适时融⼊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第⼀ 、⼆、 三卷中的内容。

每日一课 |《基础日语1b》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IMG_256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努力打造“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良性共生、同频共振的育人新格局。

近期,本中心将通过“每日一课”公众号专栏,陆续推送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的榜样示范与辐射作用,交流经验做法,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塑造课堂自信品格,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基础日语1b

授课对象:日语专业一年级

授课教师:陈宇星

教学章节:第一课

使用教材:《综合日语第一册》

教学课时:2



二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挖掘《基础日语》中所蕴的思政元素

授课教师对《基础日语1b》系列课程的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充分挖掘蕴含在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其中,《基础日语1b》这门课所使用教材为《综合日语第一册》,是面向零基础的日语专业一年学生的课程。教材中所选日语对话和文章内容涵盖面极为广泛,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趣味性的同时兼具一定的深度,发人深思。其中不乏爱国、励志、勤劳、勤学、求真、力行等思政元素。梳理提炼各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是实施《基础日语1b》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梳理提炼各课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爱国、励志、勤劳、勤学、求真、力行等思政元素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具体来说,可以将其贯穿到词汇、句型及文章内容的讲解中。在讲解词汇、句型时可以谈及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及语言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在讲解文章时,对文章内容本身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涵外,可以扩充文章的时代背景、中日文化交流背景及相关社会知识。整体来讲,针对如何做到将《基础日语1b》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

微信图片_20221022212849

为使上述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更自然地相结合,本课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思政课程的建设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度。本人将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及素材选取技巧归纳为以下三点。

1.思政元素可视化

本课程为了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思政要素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采用了可视化策略。利用网络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平台,使用图片、音视频等资源展开教学,将思政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情景紧密结合,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

2.思政元素选择贴近学生特点

提到思政,"枯燥、乏味、说教"的标签让学生们退避三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不仅要紧扣时代发展,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以此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不强加观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让思政自然地融入课堂。

IMG_256

3.思政教育以鲜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抓住问题才能抓住人心。只要结合专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问题,就能做到“思政”与专业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IMG_257

()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通过案例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及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方面,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与内容。在以往词汇听写、背诵句型段落、翻译及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课内容的特点,增加文章中心思想概括、人物评价、中日文化相关发表、读书报告、讲述中国故事等评价内容,打破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体现高校外语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挖掘学生思想深度,突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自我观点的勇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凸显课程的“挑战度”,并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日语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具有大纲规定的词汇量,能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能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际和思维,并具有一定翻译和写作能力,为高年级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师生互动的语言教学活动和语言知识的总结、归纳,使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日语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本课程的整体教学中,在讲授日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拥护党的领导,贯彻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师生共同学习习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使学⽣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立志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成为担当⺠族复兴⼤任的日语人才。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日语五十音图

教学难点:五十音图的书写与发音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结合视频、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点。加强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入测试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日语五十音图的掌握,同时辅助教师事实把握学情。

 

五、教学过程

授课教师以《基础日语1b》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思政元素为例,展开教学过程的说明。

IMG_256

问题导入

借由电影《妖猫传》剧照和李白的诗歌引入对著名地遣唐使晁衡的介绍。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19岁入唐留学,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他精通汉学、擅长诗文,与李白、王维等诗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传他在归国途中遇难,李白万分悲痛,作诗哭悼,就是上述著名的《哭晁卿衡》。这首诗诗来自日本地遣唐使与李白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也是当时中日人民、中日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证明。

在此,让学生分别思考对日本遣唐使制度有多少了解?日本原本使没有文字的,那么日本人最早接触的文字是什么?这两个问题。

IMG_258微信图片_20221022213456

教师融入思政素材

微信图片_20221022213447

遣隋使、遣唐使制度的决策者——圣德太子的画像


 
隋朝时期,日本当时的执政者圣德太子于公元600年至6144次派遣隋使来中国,一方面巩固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学习和吸收中国的文化和佛教。唐朝时期,日本朝廷从630年起先后13次派遣唐使来到唐都长安,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社会制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
IMG_256
中日文化交流史


播放上述中日汉字文化交流的视频。看完视频,引导学生总结阐述中日文字交流的渊源。日本最初没有自己的文字,在中国汉字传到日本后才产生。汉字在何时传入日本,现已无从考证。日本人最早接触的文字是通过东汉光武帝时期,光武帝赠给日本“漢委奴国王”金印。到了奈良时期,日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是由汉字草体演变而成,弯曲潦草。用于日语固有词汇。片假名是由汉字楷书偏旁演变而成,字迹工整。用来标记外来语。汉字传入日本,经过长期演变,已蜕变为标记日语的成熟文字,性质和功能发生很大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日源新词。如:达人、空巢、御宅族、~控、忘年会、居酒屋等。

学生讨论

让学生讨论:除了上述所举例的词语,汉语中还有哪些日源新词?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使用日源新词吗?你对待日源新词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炼思政点

将上述对日源新词的探讨作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本国文化我们应“传承精粹,弘扬世界”。由此升华师生对“文化自信”的思考。IMG_259

文化自信,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 第三卷的关键词之一。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总书记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达10次以上。2021322日,习总书记在福建省武夷山考察时谈到:“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要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命脉里来,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新鲜的血液,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理性对待。面对日源新词,简洁达意有利于保存汉语多样性的我们应接受、采纳,但对于粗俗低劣不利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新词,我们应拒绝、摒弃。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两国人民互相借鉴,推动国家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教学效果

本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问答,复述,听写,讨论,表演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日语并能引发学生对日语学习兴趣的多种课堂活动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本课程以精读训练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到基本功扎实,在听说读写译等方法全面得到训练和发展,并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方法就是语言的应用能力。本课程力求将课本内容转化成现实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敢用、会用、正确表达语言。为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进行了多样、有趣的课堂实践,积极使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辅助教学,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发布问卷、测试、讨论等互动,提升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实时快捷。

此外,基础日语课程除了过程性考核、常规的日语基础知识闭卷考试之外,《基础日语1b》课程还融入了以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口语类测评。

 

IMG_256

 


七、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反思

本课程注重结合学⽣的专业特点进进行学设计。《基础日语1b》的教学设计中结合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和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渗透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如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文化自信等关键词,在教学中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

()课程思政教学模块反思

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块按照三⼤模块设计。

1.日语基础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安排讲授词汇、语法等日语专业知识。

2.以德树人,提升政治觉悟。结合《治国理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

3.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提升素质。利⽤学习通平台开展讨论,了解国际动态,激发学⽣批判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开放的视野看待问题。

()课程思政知识要点反思

要明确此次“三进”工作与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德育、伦理教育等。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纯地知识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我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育⼈要素反思

首先,要明确此次“三进”工作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德育、伦理教育等。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党的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我们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注重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日语学科的优势、合理使用社会网络资源,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反思

首先,避免将思政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两者不应该是机械组合而应该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应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纳入其中,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应强化对学生参与讨论和陈述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利用学习通平台开展讨论,激发学⽣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开放的思维和⽐较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课程思政教材运用反思

该课程选用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编著的《综合日语第一册》(修订版) 作为教材,将皮细庚的《新编日语语法教程》(第二版)中的内容作为补充,适时融⼊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第⼀ 、⼆、 三卷中的内容。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占新区育环路28号

邮编:350202 联系电话:0591-27561000(秘书事务室),传真:27561999;0591-83560666 83596666(招就办)

版权所有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ICP备11014646号